春雨里的防潮堅守:周吳的默契與職業守望 |
|
|
|
湖北襄陽機電工程項目部引江補漢23號綜合加工廠,又一場春雨過境。 老周蹲在鋼筋彎曲中心冷彎機前,指尖劃過模具邊緣的防潮膠條,膠條上的壓痕正好吻合他拇指的弧度,“頭場春雨最賊,專往螺絲縫里鉆?!彼f著擰開潤滑脂蓋,老吳已經遞過彎頭油槍,槍口還帶著體溫的余溫。兩人的動作像被同一根線牽著,油槍嘴精準對上軸承注油孔的瞬間,老周已經開始默數——這是他們自創三秒注油法,不多不少,剛好讓油脂在潮濕空氣里形成完美的保護膜。 老吳忽然用扳手輕敲設備底座:“聽,潮氣把地腳螺栓泡得發悶?!痹捯粑绰洌现芤呀洀墓ぞ甙统雒芊饽z,擠出的銀灰色膠線在螺栓根部畫了個圓,像給鋼鐵巨人系上防潮圍裙。他們腰間的工具袋叮當作響,裝著的不是精密儀器,而是磨得發亮的梅花扳手、包漿的牛皮卷尺。 鋼筋網片排焊機的電極座在燈光下泛著溫潤的銅色,老周伸手貼了貼,老吳立刻報出溫度,這不是用測溫儀測的,而是他們靠掌心溫度練出的“人肉傳感器”。 “那年梅雨季,這臺機子的控制板差點喂了潮氣。”老吳忽然開口,邊說邊往接線盒里塞防潮劑,動作輕得像在哄睡嬰兒,給防潮劑盒蓋上時特意留了道兩指寬的縫——這是他們試過的最佳透氣度,既能防潮又不憋悶。排焊機突然發出空載運轉的嗡鳴,兩人同時抬頭,看著電極在軌道上劃出的弧光,像在看老伙計舒展筋骨。 鋼筋拱架全自動生產線的鏈條傳來輕微的“咔嗒”聲,老周和老吳對視一眼,各自走向傳送帶的兩端。老周踩著液壓升降臺查看托輥軸承,老吳已經趴在地上用聽針貼緊軸承座,像在傾聽鋼鐵的心跳。“第三組托輥有點松,潮氣讓潤滑油變稀了?!崩现艿穆曇艋熘湕l運轉聲落下,老吳的扳手已經敲中了正確的螺栓——他們不用數螺栓數量,單憑敲擊聲的回音就能定位。 下班前的最后一次巡檢,老周在設備日志上寫下“防潮措施已落實”,廠房外的雨不知何時停了,樹的新葉滴著水,在設備的金屬表面映出細碎的光斑,像撒了把碎鉆。 拱架的鋼鐵邊緣泛著冷光,卻因為無數次被他們的手掌撫過,多了層柔和的弧度。老周的牛皮卷尺還別在腰間,他們走過全自動生產線時,設備的操作屏映出兩個微駝的身影,像兩株扎根在鋼鐵森林里的老樹,用年輪般的經驗,為每一臺機器抵擋春雨的侵蝕。 春雨還會再來,潮氣也會在季節里徘徊,但在23號加工廠的每個角落,在冷彎機的模具縫里、排焊機的電極座上、全自動生產線的軸承間,都藏著他們留下的防潮密碼——不是精密的儀器數據,而是掌心的溫度、工具的重量、還有那些在春雨里飄著的,比機油更香的人間煙火氣。 |
|
|
【打印】 【關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