鑿穿山河錦,能蓄祁連東——皇城抽蓄項目下水庫連接洞施工側記 |
|
|
|
峰巒如聚,山河織錦。人間四月的風還未吹綠祁連東段的斡爾朵草原,卻已吹響了皇城抽蓄項目下水庫連接洞里最后一次爆破的哨聲,吹過來自山那邊的第一束光,也吹過平整如鑒的洞壁,與北上的春風打了個照面,互相訴說著一場艱苦卓絕“鑿穿”之戰的凱旋——皇城抽水蓄能電站項目下水庫連接洞全線貫通,在祁連東麓的山巒間勾勒出了一幅下足“繡花功”的建設剪影。 紅線貫始終,群措“織”天網 肅南的山是極具欺騙性的,遠遠望去,沒有銳利的山峰,圓潤的起伏線還帶著些頓感,但“圓滑”的面具之下實則是“連峰去天不盈尺”的高竣峭險。在這樣的山體里打洞子,“安全”就是項目部全體建設者心中時刻不能忘的紅線。 “排險結束,這段巖石情況不太樂觀,沒支護不能讓人到掌子面附近去。”循著安全員小王的話音望去,連接洞0+150.00-連0+155.00段破碎的巖石狀況呈現在施工人員面前。頂拱破碎的巖石讓人工無法直接靠近掌子面,為確保施工安全,項目安全、生產團隊以“白+黑”輪班模式駐守掌子面,動態優化支護方案,采取先素噴砼穩固巖石、后進行超前小導管,錨桿加密,鋼拱架、鋼筋網片安裝支護,減少洞室頂拱一次性開挖跨度,提前釋放巖石應力,降低巖爆風險。 洞室施工以來,項目部堅持“弱爆破、短進尺、強支護、勤觀測”的施工原則。針對不同圍巖地質情況,及時調整開挖方式,洞身開挖在不良地質段采用短開挖、弱爆破、強支護、各工序緊跟的措施,消除不利因素,盡快完成初期支護。根據開挖后裸露的巖體情況,增加臨時安全監測點;斷層、軟弱夾層或層間錯動部位開挖后,及時溝通參建各方,商討可行且便于現場實施的方案,保證洞室高效安全施工。 同時,項目部還堅持抓好文明工地標準化外表“顏值”,堅持做實工序質量標準化內在“氣質”,持續改進隧洞洞內風水管線標準化布置,全力打造從內到外、由表及里的文明工地。 扎實推進班組建設,加強“人、機、料、法、環”復核認證工作,通過考試、面試、現場考問、應知應會考問等方式對班組長及作業人員進行認證,強化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目前經認證班組長25人,人員600余人次,切實打通了項目安全管理的最后一站,撐起了一張全面嚴實的安全“天網”。 鐵規量經緯,丹心“繡”毫厘 祁連雪色淬寒刃,隆暢河聲礪鐵骨。皇城抽蓄項目的建設者們始終以“巖層為帛,匠心作繡”的“質量觀”將質量管控的經緯線編織成嚴密的工藝網絡。 “連接洞進口連0+393~連0+399段光面爆破完的效果非常好,這讓我們一直懸著的心總算稍稍放下了一點,但也就那么一點,后續的施工我們也一點不敢松勁。”質量部負責人直言道。為此,項目組織質量管理團隊以開展《提高連接洞洞室光面爆破半孔率》QC課題研究,通過理論分析和現場試驗,確定合理的周邊孔間距和裝藥量。嚴格控制鉆孔精度,采用激光定位等先進技術,確保周邊孔的位置和方向準確;規范裝藥操作,確保裝藥量和裝藥結構符合設計要求;有效提高了洞室穩定性,提升了爆破效果和外觀質量,降低了后期支護成本。 洞室開鑿過程中,項目部還始終緊扣測量質量、開挖質量、支護質量三個關鍵點協同發力,嚴把材料質量、工序控制、現場管理等關口,實行首件認可、樣板引路制度,扎實開展《質量體系培訓》《地下洞室開挖支護培訓》等培訓組織質量觀摩對標活動,常態化開展質量隱患排查,層層筑牢質量護盾,宛如給隧洞披上裕固族“凱門甲”。 “你們質量檢查的這個頻繁度、仔細勁,比我們挑羊毛里的草籽還認真!”常過路的牧民都不由得說。 同時,項目部不斷加強對施工人員的宣傳教育,制定嚴格的交底制度、驗收制度及獎罰機制;在工序上堅持深化圖紙,提前制定消除質量通病的規劃并強化交底,將質量通病消滅在萌芽狀態;施工過程中,不斷健全完善“質量鐵規”體系,堅持“三檢”制度,對工程實行動態控制,有效提升了質量管理水平。 歷經179個日夜的精雕細琢,連接洞工程驗收單元合格率100%,優良率達92.6%,當全站儀的紅色光點精準落在設計坐標時,建設者們用丹心繡就的毫厘之功,在祁連山腹地鑄就了一條經得起歷史檢驗的精品廊道。 朝夕不容緩,聚力“繪”宏圖 祁連山的雪線是天然的進度條,從2024年10月16日連接洞正式施工,在同風雪的角力中,建設者們用“眾力并,則萬鈞不足舉也;群智用,則庶績不足康也。”的方式迎戰。 “管路保溫一定要做好,絕對不能凍住,耽誤打孔進度。”元月的肅南,緊張的工期和滴水成冰的施工環境成了堵在項目部身前和背后的兩座大山,接連的幾場風雪更是讓現場的每一個人舉步維艱。零下二十六度的霜白里,暖風炮艱難吞吐著熱氣,在探照燈下折射出鉆石星塵般的冷光,生產老劉的聲音再一次跟刺骨的寒風一起灌滿了洞室。 圍繞儲水保溫、管路保溫等關鍵點,項目部通過添加加熱棒,加厚儲水罐保溫層,24小時輪班監控保證洞內施工用水。在保證洞室內安全通風的前提下,在洞口安裝防風門簾、放置多臺熱風機提升保障洞內施工溫度,日夜不停,只爭朝夕,全力抓住施工時間,加速掘進進度。 復工以來,面對圍巖條件差、施工工序復雜影響施工進程的困局,項目部快速反應、主動出擊,搭建勞動競賽驅動平臺,積極開展科技攻關,上技術、增設備,及時協調解決技術難題、物資缺口,對洞室施工資源配置進行優化調整,將目標分解到天、責任壓實到人、問題解決到時,加班加點,以“目標倒逼進度、時間倒逼效率”的緊迫感提前計劃27天實現了連接洞貫通目標。 2024年9月22日,下水庫排洪洞順利進洞; 2024年10月31日,下水庫北岸第六級邊坡框格梁第一倉混凝土澆筑; 2024年12月30日,項目拌合站通過驗收、順利投產; 2025年4月13日,下水庫連接洞全線貫通。 當連接洞洞壁反射的探照燈光如星河傾瀉,映照著建設者褪去冬裝后更顯堅毅的面龐,昔日的爆破聲已化作雪山融水的歡歌,高唱著下一段長征曲。 山谷中,另一方巖礫在鑿巖機的震顫中簌簌墜落,肅南裕固族傳說中的“雪山神鏡”與現代化“地下長龍”正在這片駝鈴與風機共舞、牧歌與電流和鳴的高原腹地上悄然縫合,蓄能于山,藏富于河的智慧也將在四局人手中篆刻出點亮萬家燈火的錦繡山河圖。 |
|
|
【打印】 【關閉】 |